导读:此前,新消费财研社出品的《洋河股份," 老三 " 难当》一文,在全网各大平台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其中有读者在某平台文章下留言,建议笔者研究下洋河产能不足和大量外购基酒相关话题,本期将以洋河股份为开端,探究白酒企业产能实况。
" 不做中国白酒第一品牌,要成为中国白酒第一销量 ",这句豪言出自洋河股份,也彰显了其雄心壮志。
官方资料显示,洋河股份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境内。旗下产品种类繁多,包括蓝色经典系列、苏酒系列、窖藏系列、敦煌系列、老字号系列、葡萄酒系列等。受益于独特的产地,洋河主要生产浓香型大曲酒,其知名大单品包括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 5A,梦之蓝 M3,梦之蓝 M6,梦之蓝 M6+,梦之蓝 M9 等。
1979 年,洋河凭借洋河大曲在第三届评酒会上成功位列 " 新八大名酒 ",在此后的两届继续蝉联国家级名酒。
八十年代中期,洋河是第一家浓香酒中产能破万吨的酒企;到了九十年,代洋河大曲曾一度占据了江苏省 40% 的白酒市场。
2009 年 11 月 , 洋河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1 年,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172.70 亿元,同比增长 35.55%,净利润增长至 61.54 亿元,跻身中国白酒行业前三强。
梳理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短短十年时间,洋河的销量与知名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在高速发展之下,洋河也有一个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基酒储量一直无法满足销售的增长需求,在 " 洋河速度 " 之下,其名优基酒产能不足,进而基酒外购需求强烈。
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洋河的上市招股书中,并在 " 竞争劣势 " 部分被列为了第一条。
据招股书显示,从 06 年至 09 年,洋河中高档白酒年产能为 26000 吨左右,普通白酒年产能为 61000 吨左右,相比于洋河大涨的品牌影响力和销量,其产能落后明显。
基酒,是指白酒生产过程中用作勾兑主要成份的半成品酒,又称原酒、基础酒。基酒的生产能力和储备量是白酒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普通白酒勾调生产时所用基酒为普通基酒,陈化老熟平均时间较短,陈化老熟容器主要是大型露天储酒罐。
与普通白酒不同,中高档白酒所用基酒为名优基酒,陈化老熟时间需要延长至平均两年,陈化老熟容器需要调整为陶坛,储存地点安排在地下酒窖。因此,使用合适容器、经过较长时间储存的优质基酒,是白酒酿造企业的核心资产。
实际上,外购基酒在白酒行业中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很多企业自身的基酒产能不足,就会选择外购基酒。但是如果把控不严,那么基酒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出现质量问题便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2010 年左右,洋河就发生了著名的 " 散酒门 " 事件。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洋河股份在四川宜宾高县等地收购低价散装白酒,用于勾兑生产洋河白酒产品。
随后又有相关人士透露,不仅是高县,宜宾和泸州其它地区的小酒厂也为洋河股份提供大量的散酒。在高县,洋河酒厂采购散酒总量超过了 4 万吨。其中,宜宾地区的酒主要被洋河用于生产高档产品,经过勾兑、酒瓶包装后可以卖到数百元每瓶。一时间,洋河股份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彼时,洋河解释称确实存在外购酒的情况,但是外购的是 " 基酒 ",并不是 " 散酒 ",而且是因为当时自己的产能不足才有这一措施,并且外购的基酒都用于低端白酒。
要知道,散酒与基酒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散酒是指基酒经过勾兑工艺之后形成的待灌装的半成品酒,而基酒是指从酿酒生产线下来未经过任何勾兑的原酒。
通俗来讲," 基酒 " 是酿酒的原材料,是安全的;而 " 散酒 ",尤其小酒厂的散酒,则是低档成品酒的象征,这对于洋河品牌是致命的打击。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随后,洋河又被业内人士质疑从五粮液购买基酒,在洋河股份 2009 年年报中," 预付款项金额前五名单位情况 " 一项里," 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 以 5850 万元排名第一,"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安吉物流公司 " 以 1580 万元排名第五位,而上述两家单位和洋河股份的关系皆为 " 供应商 "。
酒业专家表示,外购基酒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但原酒的生产能力和基酒储备量才是一家白酒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大量外购白酒基酒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在 " 洋河速度 " 的背后,洋河股份的底子不够厚、太急功近利了。
在上述系列事件发生后,洋河做了大量工作用于挽回企业形象,包括邀请白酒专家参观酒厂、在媒体发布大量正面公关稿件等。但很多消费者已对洋河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洋河口碑已然受到了影响。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消费者因当年的事对洋河酒的印象不佳。
有很多消费者表示,现在已经很少喝洋河酒,除了售价高昂以外,更重要的是市场上几乎喝不到真正的洋河酒了。
在洋河系列产品中,最受关注的大单品之一就是海之蓝。海之蓝在刚开始推出时,是以酒体品质好性价比高为主要卖点的。但是后来有不少消费者质疑:" 海之蓝喝了之后第二天一定上头,都不知道是喝了假酒,还是洋河外购的海之蓝基酒品质不过关导致的 "。
公开资料显示,上市后的洋河股份,为解决基酒储备不足的瓶颈,曾着力投资壮大自身的基酒储备量。
洋河曾先后募集资金 2.7 亿元投资名优酒酿造技改项目,调整基酒结构。2011 年,洋河股份再次斥资约 18 亿元收购双沟酒业,同年,又拟以自有资金投资 16.3 亿元建设 3 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
2010 年至 2012 年,名优酒酿造技改项目的基酒产能 0.9 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二期工程基酒产能为 2 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三期工程的基酒产能为 2.65 万吨,再加上 3 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的基酒产能 3 万吨,洋河合计新增基酒产能 8.55 万吨。
据洋河管理层表示,这 8.55 万吨新增基酒产能,加上双沟的 5 万吨基酒产能,洋河基酒产能已达 13.55 万吨。洋河在 2012 年已全面完成基础酒产能布局。
2017 年,洋河股份新在建两个基酒项目,分别为 "3 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 "," 双沟新区酿酒工程 "。
2019 年,洋河股份建立 " 大基酒组合 " 技术体系,开始进行渠道调整。
2020 年,洋河股份渠道调整过程中,又遇疫情冲击,可以说洋河这几年投入的时间与金钱可不少,那成效到底如何?
在基酒产能方面,截至去年,洋河基酒产能约 20 万吨 / 年,实际产能为 16 万吨 / 年。在基酒储量方面,2019 年年中储量为 70 万吨,2021 年底为 60 万吨。其中,名优基酒储量增加,普通基酒减少。
同时,洋河也在大力增加储存设施,截至去年,洋河合计储酒能力为 14 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年报中,洋河成品酒的设计产能为 22.2 万吨,2021 年实际产能 14.95 万吨。基酒产能没有披露。
简单总结一下,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洋河股份基酒实际产能为 16 万吨 / 年,2019 年之后公司未新增基酒产能,且公司管理层确信目前的产能可以满足未来多年的发展需要。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公司不会再新增基酒产能;在存酒方面,公司至少有 60 万吨以上的基酒,不仅仅是名优基酒,也包括普通基酒、双沟基酒等。
根据 2022 年三季报测算显示,洋河股份货币资金 188.78 亿元,占总资产三分之一,总金额仅次于茅台五粮液。资产中同样占比较高的一项是存货,高达 162.03 亿元,其中主要为基酒的半成品占存货比例高达 78%,位列头部白酒上市公司首位。
但尽管洋河如今的基酒产能以及基酒存量较十余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酒品质量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现在洋河酒质差的问题仍遭到众多消费者的诟病,并且有不少人质疑洋河扩产之后酒质严重下降。另外还有业内声音称,洋河收购双沟之后有意压制双沟的发展,也引发了业内的关注。
虽然如今洋河产能较此前有较大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洋河股份多年前大量外购小酒厂基酒的 " 刻板印象 " 还未消除,在挽回品牌口碑,重赢消费者信任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来源:新消费财研社
声明:转载本网站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029-63907152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安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陕ICP备15013818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223
邮编:710061, 电话:029~68999207,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南路493号航天大厦5层
法律顾问:陕西九成宫律师事务所 / 苗小梅律师 / 王晓辉律师 运营:西安商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恺翼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