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安商网   客服QQ:564339445 客服QQ:846865025 返回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国免费客服热线:400-6622-571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流动的文化,让美好生活应“运”而生

日期:2023-03-02 16:40:03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李慧盟
导读:3月1日,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在南京博物院开讲,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龚良带来《美好生活应“运”而生》的主题演讲。数百万网友通过网络直播和现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观众一起,共享大运河文化盛宴。
  3月1日,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在南京博物院开讲,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龚良带来《美好生活应“运”而生》的主题演讲。数百万网友通过网络直播和现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观众一起,共享大运河文化盛宴。

  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功不可没

  邗沟,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胥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京杭大运河漕运的起点在江苏扬州。在龚良看来,江苏是中国大运河永远的一个“端点”。

  “江苏是水做的,江河湖海是我们的血脉,运河的水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 龚良说,江苏是经济重镇,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食产量长期位于全国前列。从唐代起,“军国大计,仰于江淮”;到了清代,江苏粮盐产量居全国之首,苏州、南京以及浙江的杭州成为全国三大丝织业中心,扬州成为淮盐运销中心,无锡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是江苏扬州。大运河申遗时,国际专家来中国考察,北方很多城市运河已经断流,到江苏见到活态的文化遗产、繁华的沿线城镇和生机勃勃的两岸生活。龚良透露,申遗时那些好看的运河景观、文化景观的照片,一半以上也都是江苏的。

  令江苏人自豪的是,大运河江苏段列入世界遗产的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位:全国运河遗产河道总长1011公里,江苏325公里,占到1/3;全国运河遗产保护区划总面积20819公顷,江苏9570公顷,占到46%。全国运河遗产点总数58处,江苏22处,占到40%。申遗成功,江苏可谓功不可没。

  两岸美好生活,是运河遗产最大价值

  大运河遗产看什么?龚良主题演讲就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

  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也是活态文化遗产,从古至今它都在流动、融合。奔腾不息的大运河,不仅完成了东物西运、南粮北运的功能,而且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融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单霁翔先生有本书的名字就叫《大运河漂来紫禁城》,意思就是建筑材料、香山帮营建技艺、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是通过大运河一路北上‘漂’到紫禁城的。”龚良说。

  流动的大运河更是一条致富河。在龚良看来,就跟“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样,在古代是“要想富,先水利”。运河推动了集市、集镇的诞生,也促进了运河岸边工商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沿岸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美好生活”正是运河遗产的最大价值。

  美好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足,还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文化,包括运河两岸的岁时节日、饮食习俗、游艺竞技和诗词曲艺等,因地域差异而各具特色,因运河联通而渗透融合。这些和河流、桥梁、文物一起,都形成了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

  弘扬运河文化,博物馆有力量

  讲堂上,龚良和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以“运河文化中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进行了精彩的对谈。

  “我们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确定了两个定位:一个是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另一个是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博物馆。”龚良说,围绕定位博物馆的筹划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做文旅融合的博物馆,另一方面是希望中运博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同时也是旅游目的地。

  虽然理念超前,但筹建一座新的博物馆并非易事。“我们只有两年多的时间筹建一座博物馆,难度非常大。”王奇志坦言,筹建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缺少文物,“我们从零开始,在两年多时间内征集到1万多件文物。”

  为增强展览的可观赏性,博物馆从开封提取汴河河道剖面,长25米,高8米,占据了整整一面墙,上面标注着从唐代至现代的地层,布满了砖瓦、陶瓷、动物骨骼、金属类生产工具等历史信息。这是中运博尺度最大的展品,展现了大运河惊人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令每个观众叹为观止。

  何为博物馆的力量?“首先是传承、展示地域文化;其次博物馆应当是汇聚真善美的地方,发挥着春风化雨的涵养作用;最后通过博物馆也能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王奇志说。

  2021年6月开放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目标是在3年内实现每年接待观众150万人次。但这座博物馆的吸引力远超预期,去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人数就达到150万人次,外地人占近一半,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近一半。这一成绩,是对博物馆力量最好的注解。

  来源:新华日报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人员名录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联系我们 |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声明:转载本网站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029-63907152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安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陕ICP备15013818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223
邮编:710061, 电话:029~68999207,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南路493号航天大厦5层
法律顾问:陕西九成宫律师事务所 / 苗小梅律师 / 王晓辉律师  运营:西安商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恺翼网络